紫砂陶艺是我国灿烂美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除了紫砂材质的特异外,其制作工艺也是有别于其它陶瓷的,是紫砂从艺的先辈们经长期摸索、总结的一整套非常严谨科学的制陶工艺,而这种制陶工艺不仅能完成各种复杂造型的制作,就其本身的制作过程就是一种美术表演。艺人们通过打泥条、起身筒、搓嘴把等手工制作来完成既定的壶形,通过壶形的肢体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创意。
明清时由于文人墨客的加入,使中期较为粗糙、单一的饮茶器皿逐渐演变成有思想、有文化、能通过本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品,文人们通过参与设计造型,在壶身上题字作书,使紫砂壶在文化品位上有较大的提高,也使紫砂这枝艺术之花更富有生命力。历史上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如陈春寿和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十八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如使紫砂这一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就需要我们去传承发扬老一辈的古典传统美,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紫砂壶的设计要遵循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势美感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其实用功能,根据功能效应的要求加入设计的理念和要表达作品的含义,正确选用泥料和工艺技术,充分发挥材质的特点,因为同样的作品采用不同的原料经高温烧制成产品,其颜色不一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
紫砂壶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大量的实物资料中,可以明确的看到紫砂壶的传承性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轨迹。如明代的作品多以塑器与象形的出现,到清朝则较多出现以线条、曲线、面来表达作品的含义,而这种设计为文人墨客的参与留下了空间,这也证明了由于文人墨客的加入使紫砂壶工艺品走进了工艺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天堂,成为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根据这一设计理念,对传统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子治石瓢壶做了重新设计,重新计算各部位尺寸,在不破坏原作形象的情况下,将壶底稍作放大,壶身放高拉成倾斜的直线与壶盖、壶纽、壶流、壶把摆成多个三角形几何体。在泥料上采用黑调砂拼料,用全手工完成,在壶身上配刻字书,使整个作品更加端庄、气派、稳重大方,古朴中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品一问世,立即获得好评。
紫砂壶的设计,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础,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在设计时首先要注意作品实用性,再考虑壶身的大小、壶流、壶把的比例,在制作中应随时进行必要的修正,这就要求制壶者有较强的全手工制壶的功底。紫砂壶设计与制作的风格,与作者的个性、修养和技巧是分不开的,要形成一种风格必须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思考、探索、实践和磨练。平时应注意在生活中搜寻素材,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灵感。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实际上是与个人的审美观有关。有一些作品,为了追求新、奇、怪,脱离了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如把壶身搞得花花绿绿、装饰过于繁杂;有些在壶上题刻的字书,为了表达精石器的风格,字数刻得过满,从而破坏了紫砂壶本身线条的流畅和壶本身所要表达的肢体语言,这些作品的设计时基础上又要有所发展创新呢?最近创作的“翔”壶就是一件既不脱离传统观念,又比较适应新的审美观念而且又揉进了本人的思想,不妨简述如下:
当国际上发生伊拉克战争和出现“非典”时,人们考虑到什么?企盼的是什么?由此就联想到人们需要和平,百姓需要平静安详的生活,为此就创作了“翔”。
“翔”壶的具体创作过程为:用手工将壶身拍成一个鸽子形体,使身筒保持曲线的流畅,将壶流与壶身有机的结合,在不违背紫砂壶设计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做到神似,在壶把上加上小飞,使其形似鸽子的尾巴,那鸽子的翅膀和眼如何来表示呢?采用了塑形手法,在壶身上加曲线提梁,并在顶部作分叉处理。在鸽子的头与眼的处理上,摒弃了一般将壶流做成鸽头再在两边做出眼睛的手法,而是用“牛蓋莲子”壶的蓋来作为头与眼的处理,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夸张。整件作品看上去就像一只在蓝天中翱翔的和平鸽子,给人以一种想象与思考使这件作品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达到有机统一的效果。
紫砂壶的款式是千姿百态的,但总体而言它的造型设计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总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主体造型的稳定。作品除使用上的稳定以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稳定感。
二、 主体与附件的均衡。附件与主体的两侧空间要安排得当,这样才能使作品显得平衡。
三、 对比与协调。壶身、壶流、壶纽、壶把、壶盖的大小比例要协调,应 做到整体有机结合。
四、 寳體与空间。一般作品要具有恰当的虚实对比,才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如果能正确运用在内在空间和虚拟空间,就能起到加强整体感的作用。
18915315735 宜兴
18261583292 上海
18101691839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