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朋友
紫砂壶 知识库 紫砂概述 紫砂文化 查看内容

紫砂文化

紫砂壶 -- 序 -- 萧 平

2014-3-8 09:45| 查看: 2638| 评论: 0

                                                            序
      宜兴紫砂制壶滥觞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宋代紫砂制品的实物今天虽难觅踪影,但宋人梅尧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还是让我们产生许多温馨的遐想。
       明清的壶,因为较多实物的存在,感觉上就距我们很近,似乎能够看到壶艺家们当时制壶的那道风景,想到一个个耀人眼目的陶艺家的名字供春、石大彬、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范鼎甫、范大生、顾景舟,以及与他们相联系的文化人陈曼生、瞿子治……
       宜兴范氏,自大生到顺君,壶艺的承传已是第四代。艺术的传承自有其规律可循,顺君正看中这一点,他学习制壶的初始就是对前辈的作品的各个部位,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和模仿,前贤的代表佳制,他已熟烂于胸,接下来的创新制作,便有了深厚的基础和传统的韵味。
宜兴紫砂壶艺,在绵亘的承续中,今天达到了鼎盛。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制作工艺,比之以往都有较大拓展。而最令人欣慰的是,宜兴紫砂壶艺界如顺君这样新生代的崛起。顺君不仅制壶技艺精良,而且视野开阔,思维敏锐。他研究历代壶艺的传统、流变,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其作品既蕴含古典韵致又富于时代气息。因此,他的紫砂壶作品既为大众所喜爱,也收到藏家的青睐。
       显然,今天人们对紫砂制品饿喜爱与收藏,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它的实用性。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器形及装饰固然精彩,但它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味。近年在紫砂壶中兴起的制壶名家与书画家联袂的之作,即是紫砂文化价值的实现。
       紫砂壶史上体现壶与书画联姻的经典是“曼生壶”。曼生者陈鸿寿,清嘉、道间人,擅诗、书、画及金石。他与壶艺家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质朴、简练、大方,得之“天趣”。尤其是曼生精擅篆刻,使“曼生壶”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与金石气。
       本集所载顺君的作品中,有不少是顺君与书画名家及其他名人的合作。或书或画,呈现、寄寓着创作者的技艺与慧心。因此,当我们沏上一壶茶,摩挲这温润古雅的壶身,在弥漫着浓浓的茶香中,品味书画之妙趣,啜饮醇郁之芬馨,其间的快意真难与人道耳!
       “紫砂春华”顺君在以他的紫砂作品带给我们生活与艺术享受的同时,仍在不断地探求。有春华就会有秋实,我们期待他更大的收获!






萧 平
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著名书画家、鉴定家、史论家

分享到:
回顶部

【固定电话】

18915315735 宜兴
18261583292 上海
18101691839 西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