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朋友
紫砂壶 知识库 紫砂概述 制壶工艺 查看内容

制壶工艺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2013-6-4 11:42| 查看: 2576| 评论: 0

紫砂壶

紫砂艺术中的装饰是以陶刻为主要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陶刻艺术源远流长,追溯陶刻之渊源可说是随陶刻的形成而萌芽。早起的削竹为刀,已署名号为主,后以名人的书画或墨痕镶刻蜀名,为此宜兴紫砂的名气变得益盛,发展至文
人的参与,是紫砂器的装饰进了一大步,很自然受到大众尤其是文人及士大夫的青睐。发展到以陈曼生等一批文人的共同直接参与努力下,诗、书、画和篆刻在紫砂艺术中广泛地结合起来,日益古朴,风雅新奇,紫砂陶至此已蔚大观,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瑰宝之一。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极宝贵的内在东西,紫砂艺术中陶刻体系内核还是坚固的,不仅保持这自己艺术的特征,而且还在发展演变,延伸至今成为成为单独的门类,历史上自“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鼎盛
时期至今,在审评紫砂器品位时,亦是重要的标准,功在壶外,是一点不错的,也就是常说的文人壶,以壶,书画,诗的综合艺术有文明的素质,新的涵养,高尚的品德,直接能反映到一件优秀的紫砂陶上去。
陶刻的用刀之法,是在坯土上体现刀法的痕迹,以运力的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刀起落准确,明书朴质,一气呵成,且需上下、左右前后顾盼,气韵生动,更得具备有楷、隶、篆、草这种书体的


基础,画亦需握花卉、山水、人物、金石等技法的基本涉及,没有这些要素,不可能出好的陶刻艺术作品。
陶刻艺术的特性是用各种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在紫砂坯体上巧妙运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画,章法构图,方圆曲直,刀路的交叉诸多变化,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
及思想感情,陶刻的表现技法丰富多彩,双刀正入法(指刻底子)即先用墨稿,后循其迹面运刀,技法上讲究运行自如,不留痕迹,行刀时刻划到底,
顺刀,逆刀交替运用,不拖沓松弛,不滞刀,轻重深浅恰到好处,最主要的是不能走稿,把书画的意蕴丰富地表现出来。单刀侧入法(俗称空刻),一般不易掌握,它要有书画、金石、文学修养功底。好的一件
空刻作品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艺术素养,并且需要有双刀正入法的熟练基础,有扎实的运刀技巧,不然的话作品则是具画匠气的工艺产品。要达到较高境界的要求,就必须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时,构思布局已成,下达准确而洗练,一刀起落都必须注意笔画的起势收势,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既要放得开,
刀痕明显,锋芒显露,气势磅礴,奔放雄浑,尤如书法中的狂草,画中之写意,刚劲挺秀,回味无穷。
紫砂陶刻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元人蔡司沾《霁园从话》里就有“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荣,清隐’草书五字”的记载,由此说明早在元代紫砂器的初创时期,已在紫砂器上进行陶刻了。紫砂陶刻与坯体制作的造型设计
是分不开的,陶刻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和觉悟,逐步形成了书画陶刻和紫砂造型艺术浑为一体的风格,趋向厚重端庄,发展至今,更具时代风貌的陶刻艺术日臻完美,以
立意新颖、章法错落表现的精品屡见不鲜,构成陶瓷行业中一门独特的工艺装饰风格。

 

 

 

上一篇:紫砂陶刻装饰对紫砂器的作用

下一篇:紫砂茗壶造型的艺术性

分享到:
回顶部

【固定电话】

18915315735 宜兴
18261583292 上海
18101691839 西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