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4-27
- 最后登录
- 2017-7-28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312
- 精华
- 0
- 帖子
- 312
 
|
紫砂“一手壶”所使用的材质,因人而异,因作者而异,因赏玩者嗜好而异,并通常用容量来区别大中小,有十分明确界限规定,亦有十分明确的概念。从紫砂“一手壶”的传世作品来看,似乎涉及到紫砂材质的所有成份,所有泥色,所有泥料。最常见的有紫泥、团泥、绿泥、天青泥、梨皮泥、粗砂朱泥等等,不一而是。
紫砂“一手壶”的造型涉及到紫砂光货素器、花货塑器、筋瓤货纹器的所有体系,涉及到紫砂方器、紫砂圆器、紫砂筋纹器的所有类别。各个时期都有各式形制的光货素器系列、花货塑器系列、筋瓤货纹器系列,方器系列,圆器系列,提梁系列等“一手壶”面世,造型千变万化,形制丰富多姿。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紫砂造型形制,就可以看到紫砂“一手壶”的身影,这丝毫也不夸张,虽然形制万千,但成型工艺如同一辙,均采用紫砂“镶接法”工艺和“打身筒”工艺,亦均分为纯手工操作和模具操作成型。
因资料缺乏,紫砂“一手壶”的概念何时形成,从已出土的紫砂文物及紫砂古窑址遗址遗物,目前还不能确定紫砂“一手壶”起源于何年何月。但从世人所推崇的“供春小壶”、“李茂林小圆壶”、“大彬改作小壶”、“盂臣小壶”、“逸公小壶”等文字字样反复出现在紫砂研究资料中,可以初步确定紫砂“一手壶”的出现应不晚于明末清初。随着日后考古的新发现,紫砂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疑问是会逐步解开的。根据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上的记载,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论,乃作小壶……”这小壶是否是容量 200cc 至 300cc 之间的紫砂“一手壶”,目前谁也不敢妄论。但有历史上这一段记载,以及明末清初出土的容量在 200cc 至 300cc 之间的茗壶面世,当推断紫砂“一手壶”应该晚于紫砂大壶的面世,而早于紫砂小壶的面世。因为明末清初材质为粗砂朱泥的紫砂“一手壶”的面世作品,年代往往早于容量在 200cc 以内的紫砂小壶。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
|